守护蓝色碳汇,共建生态湛江
数字化赋能红树林生态科普与可视化
系统化讲解红树林植物、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,科普文章与图解并重。
解读红树林防风固沙、碳汇减排、鱼虾育幼等生态功能及社会价值。
集成动态图表与地图,实时呈现面积变化、物种统计、环境监测等关键数据。
团队在湛江金牛岛开展首次红树林生态调研,确立数字化保护方向
完成第一代监测平台开发,实现水质/气象实时监测功能
覆盖湛江80%红树林区域,建立标准化数据库与多方协作机制
2篇核心论文
6项省级奖项
12次灾害预警
60%效率提升
10万+科普触达
30%旅游增长
关于红树林
在潮起潮落的海陆交界处,有一片神秘而坚韧的生态系统——红树林。它们时而浸没于咸涩的海水中,时而裸露在烈日下,却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守护着海岸线,滋养着万千生灵。
尽管名字中有"红",红树林的枝叶并非红色。其名源于树干中富含的"单宁酸"——这种物质遇氧氧化后呈红褐色,古人用其染布时发现了这一特性,故称"红树"。全球约有80余种红树植物,从东南亚的广袤林带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带状分布,它们用发达的气生根、胎生繁殖等绝技,在盐渍化土壤中开辟出生机盎然的绿色疆域。
过去40年,全球35%的红树林因围垦养殖、城市扩张而消失,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-5倍。中国虽通过生态修复使红树林面积逆势增长(2022年达2.92万公顷),但碎片化、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依然严峻。
若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红树林自然淤高速度,这片生命防线或将"溺水而亡"。
红树林的存续,关乎沿海2亿居民的安全,更关乎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。当我们凝视那些倔强立于潮水中的红树时,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奇迹,更是生命的启示
期待您的加入,共同书写这份蓝色答卷。